4天,1500公里,他們在臺州完成了入海排污口核查
時間:2025-07-28 19:32:23 來源:中國環(huán)境APP 作者:中環(huán)報記者周亞楠
6月的浙江臺州被滾燙濕熱的空氣包裹著,當記者走出機場的剎那,如同被“蒸烤”過的熱氣撲面而來。
第二天清晨,迎著初升的朝陽,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太湖流域東海海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太湖東海局)海域管理處毛經緯與太湖東海局監(jiān)測科研中心科研所高級工程師林劍波等三位工作人員,一起踏上了這片充滿挑戰(zhàn)的海岸線,開啟了為期4天的入海排污口排查質量核查工作。
為何選取臺州作為入海排污口核查第一站?
入海排污口上接陸地污染源、下連海洋水體。“加強入海排污口治理監(jiān)管,對于從源頭上減輕沿海地區(qū)污染物排海壓力、推進美麗海灣建設、保障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等具有重要意義。”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6月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司副司長張志鋒表示,“2022年初,《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jiān)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fā)以來,我們加強統(tǒng)籌謀劃和系統(tǒng)部署,指導督促沿海各地持續(xù)推進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
按照《意見》目標任務,2025年底前,完成七個流域、近岸海域范圍內所有排污口排查;基本完成七個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點湖泊、重點海灣排污口整治。
談及此行主要任務,毛經緯向記者介紹:“根據太湖東海局年度工作計劃,我們這次選取臺州重點海灣范圍內岸段開展入海排污口排查結果質量核查,評估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成效。并聚焦工礦企業(yè)、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等實行重點管理的入海排污口,開展巡查抽測。”
依照“十四五”美麗海灣建設藍圖規(guī)劃,太湖東海局深入管轄海域,為江蘇、上海、浙江、福建4。ㄊ校┤牒E盼劭“查、測、溯、治、管”及海灣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作傾注專業(yè)力量,提供精準指導與幫扶。
自2023年開始,太湖東海局秉持“分區(qū)檢查,逐步推進”原則,對東海海域入海排污口排查結果質量、達標排放等情況開展現場核查和抽測。截至2024年,足跡已遍及江蘇連云港、上海奉賢、浙江嘉興、福建廈門等東海海域14個地市(區(qū))。
“遵循東海區(qū)全覆蓋要求,2025年我們選取江蘇南通、浙江臺州、福建漳州等7個地市,將持續(xù)推進入海排污口質量核查及抽測工作,并對2024年統(tǒng)籌強化監(jiān)督發(fā)現問題的排污口開展‘回頭看’檢查。”毛經緯說。
為何將臺州選為入海排污口排查質量核查第一站?毛經緯從兩方面道出了緣由。一是東海海域重點海灣共8個,其中,臺州灣、樂清灣—臺州段兩個重點海灣均屬于臺州市管轄范圍,重點海灣數量在海區(qū)占比較高;二是臺州入海排污口涵蓋了《入海排污口監(jiān)督管理辦法(試行)》中實施重點管理的主要排污口類型,海灣沿岸海水養(yǎng)殖、工礦企業(yè)等產業(yè)分布較為集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高科技+笨功夫”,他們有口皆查
“我們通過無人機排查、人工徒步等方式,對入海排污口排查質量進行復核。”車輛行進途中,毛經緯點開手機端奧維地圖應用,詳細展示后續(xù)待核查的入海排污口點位分布信息。
一上午的時間,他們奔走不停,開展核查。簡單吃過午飯,又投入了下午的忙碌之中。
圖為核查人員徒步核查排污口。 金洪哲攝
連日來,臺州氣溫節(jié)節(jié)攀升,午后作業(yè)更是一個巨大“烤”驗。核查人員腳踏熱浪、步履不停,汗珠順著額頭滾落,衣服被汗水浸濕,依然干勁兒十足。
“噼噼啪啪……”天空又下起了雨,逐漸變密的雨珠給本就復雜的核查工作又增添了更多困難。車輛行至一處海岸,林劍波望著窗外說:“地圖定位顯示,排污口點位就在附近,我先下去看看。”話音未落,他已推門下車,對照地圖定位,疾步向目標走去。
圖為核查人員雨中尋找排污口點位。 金洪哲攝
“有口皆查、應查盡查。”為了尋找排污口,他們雨中徒步兩公里,目光始終鎖定在海岸線與陸地的交界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排污口的角落。
“2023年,我們對東海海域54公里岸段進行了核查,核查面積約113平方公里;2024年,核查了55公里岸段,核查面積約76平方公里。”毛經緯講述,“2025年,我們將核查約50公里岸段的入海排污口。”
圖為核查人員對重點海灣岸段開展實地踏勘。 金洪哲攝
雨中的地面濕滑難行,而林劍波幾人卻依然堅定前進。他們深知,每一處排污口都關乎海域生態(tài),必須細查深究,不容有絲毫疏漏。雨水模糊了他們的視線,卻絲毫沒有沖淡他們對工作的熱情和專注。
圖為核查人員確認核查點位。 金洪哲攝
“針對不同岸段特點,采取的核查方式亦略有不同。既用高科技,又下‘笨功夫’。”林劍波解釋,在人力難以抵達的可疑排污口點位,如位于海岸灘涂區(qū)域的規(guī);a養(yǎng)殖排污口,或位于港口碼頭、橋下深水區(qū)可能潛沒設置排污口的岸段區(qū)域,“放飛”無人機,“放入”水下機器人,讓排污口無所遁形。
圖為核查人員操作無人機確認排污口點位。 金洪哲攝
圖為核查人員操作水下機器人核查排污口。 金洪哲攝
核查抽測工作圓滿完成!
“此次臺州之行,我們選擇了33個入海排污口作為抽測對象,開展采樣監(jiān)測。依據抽測數據,對地方上報至全國入海排污口監(jiān)督管理信息化平臺的已完成整治排污口,評估其達標排放狀況。”林劍波向記者介紹,“以地方完成整治的排污口和監(jiān)管中發(fā)現的超標排污口為重點,尤其是海水養(yǎng)殖排污口,因其數量眾多,成為入海排污口重要組成部分。”
圖為核查人員在一處海水養(yǎng)殖排污口附近采樣。 金洪哲攝
“水溫26.5℃,鹽度0.83,pH值7.41。”來到臺州玉環(huán)濱港工業(yè)城污水處理廠,監(jiān)測科研中心工程師劉天增一邊用多參數水質分析儀測量水質指標,一邊向記者解釋,“根據《入河入海排污口監(jiān)督管理技術指南 監(jiān)測(HJ 1387-2024)》要求,工業(yè)入海排污口主要抽測指標為水溫、pH值、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等,而現場只需測量水溫、pH值、鹽度指標,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等指標會根據樣品保存方法,采取冷凍、冷藏等方式暫存于地方監(jiān)測中心實驗室內,待抽測采樣工作結束后采用冷鏈車運回中心實驗室檢測。”
圖為核查人員現場采樣。 金洪哲攝
圖為核查人員現場測量水質指標。 金洪哲攝
圖為核查人員雨中給樣品貼標簽。 金洪哲攝
“南部地區(qū)河網密集,雨水排污口比較多。”林劍波告訴記者,“我們沿岸無死角走一遍,通過抽查方式核查,通過抽測方式基本定性,可以初步判斷地方上報的排污口類型是否準確,信息是否屬實,若有問題則反饋給地方。”
結束一天的現場核查,林劍波手機上顯示的步數已超過兩萬步。“這對于我們來說是常態(tài),有時一天能超過3萬步。”
從開始到結束,4天的時間,他們核查行駛總里程數約1500公里,走過臺州市海灣岸線6公里,核查入海排污口點位20個,抽測點位29個。
“本次核查抽測工作圓滿完成!”站在岸邊,天空的雨依然纏綿,完成任務后的4人臉上露出了笑容。
從左至右依次為張子文、林劍波、毛經緯、劉天增。 金洪哲攝
“截至目前,東海海域累計排查出入海排污口1.5萬余個,整治完成率達到93.5%。其中,重點海灣入海排污口數量1800余個,整治完成率為98.7%。”毛經緯總結道。
回程路上,雨越下越大,雨刷器快速刮動著玻璃上的水珠。連日的奔波與疲憊讓林劍波與同事們迅速進入了酣眠。
這4天里,他們在烈日下暴曬,在風雨中前行,克服了現場工作中重重困難,完成了對臺州入海排污口的核查抽測。
他們用腳步丈量海岸線,用專業(yè)守護海洋生態(tài)。每一處排污口精準核查,每一份數據詳實記錄……他們知道,自己的努力將為保護這片藍色海灣貢獻力量,讓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得更好。